选择品牌
选择车型
选择排气量
选择年份
雨刮片的起源
2019-04-18
自1885年德国卡尔·弗里德利希·本茨(Karl Friedrich Benz)发明第一辆汽车、1908年美国亨利·福特(Henry Ford)大量生产汽车以来,当时所有的汽车都没有雨刷这种安全装置。后来1917年一位美国籍的欧谢(J. R. Oishei)在纽约州水牛城的雨夜里驾车,不慎撞伤一名骑着自行车的少年。为了杜绝此类意外再度发生,他发明了一种金属杆上带着槽状橡胶条、以手拨摇的雨刷,透过他成立的特瑞科公司(TRICO,全名为Tri-Continental Corporation,因电报缩写成如此)制造销售。
不过以当时的手排汽车而言,一边开车一边手动摇着雨刷相当危险,于是他又开发出随着汽车引擎转速驱动的帮浦式雨刷,问题是雨刷随着车速快慢而摆动,塞车或停止时雨刷也随着停下来。后来,他在1917年成功地结合雨刷连杆与马达,成为现代雨刷的始祖。
雨刷能发挥良好作用的关键是:橡胶的雨刮条能保持充足的湿润度。只有充足的湿润度,它才能有非常好的韧性,以保持和车窗玻璃接触的紧密性。
很简单的道理,一颗米干在碗上了,如果不把它泡软,别说洗碗了,就是用硬器去刮,都刮不下来。雨刷的使用,也是这样。很多车友常抱怨雨刮器刮不干净,就是没想明白这个道理。
所以没有车库的车友,应该养成每天早晨出车前,用湿布擦一遍前窗的习惯。
一夜下来,雨刮器是干的,想在出车时,用雨刮器把一夜积在前窗上的灰刮干净,这样的干磨,不仅很难达到良好的效果,还容易损坏雨刮器。正确的方法是:湿布擦完后,再让小六喷水刮一次。因为正宗的洗玻璃水是带有挥发性的,能很快让窗面达到干燥,从而避免潮湿的玻璃吸灰起泥。
有车库的车友,应该养成每晚回车库收车时,清理干净前窗的习惯。
尤其是从雨中回来,积在前窗上的水滴,第二于早晨干成水渍后,再参合其中吸附的灰尘,前窗是很难单靠雨刮刮干净的。如果头天晚上,乘着湿润的雨刮器,把前窗刮干净。第二天早晨,就能很轻松、很干净的开车上路了。
开车途中,掉小雨点时,不要急着开雨刮器。
这时前窗上的水份不足,雨刮器干刮,只会产生适得其反的效果。前窗上刮花的泥渍,还很难再刮干净。如果雨点积得很慢,不影响视线,最好是等前窗上雨点积的更多点再开始刮雨刮器。小雨中开始使用雨刮器,最好是让小六喷次洗玻璃水后再开始刮(喷洗玻璃水不仅仅是停车时能用哈,开车途中也是能用的)。以保证前窗上有足够的水份来温润雨刮器。
雨刮器最好使用第二档,连续的来回刮。
有些车友喜欢小雨时使用间歇的模式来刮,这样不太好。开车上路,不仅仅是要防天上的雨,还更好防前车溅起的泥水。碰上这种情况,间歇模式很容易把前窗刮成泥渍的花纹,严重影响视线。
路上雨停了,不要急于关闭雨刮器。
道理和上面是一样的,等前窗溅满了前车带起的泥点子,再匆忙地开雨刮器,这时就变成刮泥了。
选择一副好的雨刷片给您带来不一样的世界